工程機械配備“才智大腦” 華媒點贊彰顯“我國制作”實力
中新網長沙10月8日電 (付敬懿)56米的4.0智能化泵車嵌入了31個傳感器,可對泵送、臂架等五大體系完成61項自檢,而且可以在施工過程中進行毛病確診……經過中聯重科工業互聯網渠道這個“才智大腦” ,20余萬臺套設備的毛病長途智能監測、報警、猜測性保護等一目了然。這讓到訪湖南的海外華文媒體高層連連稱贊。
10月8日,正在長沙參與“行走我國-2019海外華文媒體高層湖南行”的27家海外華文媒體高層,走進被譽為我國工程機械行業技能的“發源地”—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,實地感觸我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新變化、新形象。
創建于1992年的中聯重科,脫胎于建設部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。該研究院是我國創建最早的使用型研究院,集工程機械科研開發和行業技能歸口于一體。2019年7月,中聯重科以700億元品牌價值再登“我國500最具價值品牌”榜單,在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占有重要地位。
“中聯重科在產品走出去的基礎上,經過海外并購、綠洲建廠等方法繼續走出去,先后收購英國Powermole、意大利CIFA、德國wilbert等行業優秀公司,產品掩蓋七大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。”中聯重科海外公司總經理吳建平說,中聯重科是從國家級研究院孵化而來的企業,掌握工程機械范疇的核心技能,現已是行業標準的制定者。
2014年以來,中聯重科大力實施“產品4.0工程”,聚集產品智能化,讓機械設備“能感知、有大腦、會考慮”,完成機械的“自確診、自調整和自適應”。而使用物聯網技能的工業互聯網渠道,中聯重科連接了超過20余萬臺套的設備,可完成設備毛病長途智能監測、報警、猜測性保護,大數據研判回款功率和提升服務質量等,為行業配備“才智大腦”。
“20多年的企業還算對錯常年輕的企業,能有這樣的成果,真對錯常牛!我國的工程機械工業高質量發展,現已達到國際新高度。”美國華網社長胡大江說,我國工程機械工業繼續深化國際化布局,緊隨國家“一帶一路”倡議完成資源傾斜,將完成更大的發展空間。
制作業是一個國家強大與否的重要標志。從1993年自行研制出產的首臺混凝土機械產品成功下線,到全球起重能力最大2000噸全地上起重機、全球最長101米碳纖維臂架混凝土泵車、全球最高的登高渠道消防車、我國首臺3200噸級履帶式起重機,中聯重科陸續推出一大批“國際級”標志性產品,刷新了全球對于我國制作的認知。
“國慶游行的湖南彩車就是中聯重科采用工程機械底盤改裝的,使用先進的碳纖維、高強度鋼材解決了重量操控問題,彰顯‘我國制作’實力。”作為海外華人代表受邀參與本年國慶觀禮的《菲律賓聯合日報》總編輯董拔萃說,剛剛聽介紹項目團隊攻堅克難,用精深技能打造的“精品彩車”,才知道這其間彰明顯先進工業制作水平。 |